四月游记:去大滩没看到梨花

日记里记录了这周六(20230408)徒步的流水账,索性改了改发出来。

报名

周五的下午,小蔡领队说这条难度大,那就去吧,挨个喊当时东灵山认识的小伙伴,只有CS回复,他听说已经成行,立马改了去医院的时间,成功拉入伙。

出发

CS比我早一点到地铁口,等车来的时候简单聊了聊近况。坐到了之前和WT一起的座位,不得不说是种巧合,一路上都有人自我介绍,没机会睡。

暴走水泥路

下车后,走了7公里水泥公路,一直有车来往,路在山谷里,旁边是干涸的河床,石头堆,两侧是悬崖,看到了不少槭叶铁线莲,回程爬上岩石拍照顺便得奖领到了一本书,摄影大赛的尝试让我确定以后要走科普路线,草木鸟兽都是摄影大赛的绝佳题材,其他人拍景拍人,我另辟蹊径,正好春天能开始认植物。

爬山是菜鸡

水泥平路之后是长水泥陡坡,经过一户人家许皇帝后,终于开始爬山,一开始紧跟头队,然后我体力不支,心脏跳得很快,时不时停下调整呼吸,CS耐心等候,等着等着中队跟上了,期间遇到反方向的潮人团队。

走了一段平地接着爬,其实路长什么样已经记不太清了,背包有点沉,腰酸,后来想起来可能是生理期的缘故,没彻底结束就高强度运动。第二段长爬坡的时候,想起来吃巧克力,大抵是安慰剂作用,觉得力气回来了点儿,和后面的中队又拉开一点距离。

到山顶前,无限期待着能让我“wow”的景色,最主要的还是累到不想爬了(笑)。壮观的景色拍出来的震撼远不及亲眼所见的十分之一,更何况所见美景有骨骼、肌肉的付出加持,全身放松的时刻,所有感官都沉浸了,每一笔线条、每一处阴影,感恩自然给我的精心馈赠。拉着人一起解决了大半盒小西红柿,风大,决定先不吃中饭,继续走。

接下来是在灌木间穿行,手臂护着脸,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队,大家集体休整、吃饭,山顶,前后两侧都是风景,阳光照着,和风吹着,分享零食,吃着丰富的路餐。担心坐下后松懈,吃完后直接跟着前队走,似乎距离不长。每当回忆距离、重要景观节点的时候,就痛恨怎么忘了在轨迹上标记,然后绞尽脑汁回溯。进村前的一段路很温柔,没有打脸的灌木枝条,小路两边是类似芦苇的干枯草本,整齐而舒展。

迷路与相逢

走上水泥路前,有一片桃树,村子内和边缘,出现了大量核桃树。顺着轨迹大致方向,理所当然地沿着水泥路走,正聊着CS本科外业路痴同学带错路的趣事,我突然意识到前后很久无人了,打开轨迹,得,我们自己也走错了,往回走,远远看见同样走错的俩人。回到正确轨迹,在岔路口又和另外俩女生相遇。六人在第16公里处相逢,结伴一块儿走,没想到之后一直没碰到其他队员,期间各种迷迷糊糊偏离轨迹又重返轨迹。

当时的计算方式是,总里程21km,往返水泥路一共14km, 意味着山路仅7km, 对水泥路的长度判断失误,导致加加减减觉得山路很快到头,且行且珍惜,实际的山路长度比预想的要多。

我们先后走了庄稼地、进村、溪流的河床,上了一段山,看到好多山地麻蜥、沿着山腰看对面的石头山。到了一处平台,遇见一小群人,领队自称精品小团,于是同时,我们的小队算是成立了,“徒步精品小分队”,请大哥帮我们拍合影,拍完正面,说“转身”,听上去专业,至于拍出来的照片,效果参差。我们继续在山腰(悬崖边)走呀走,又看到一个大平台,手机+手表拍照,小队队员无比满意。由于拍照停留时间足够,我们等来了大队伍,领队吆喝着让人加速往这赶,拍了集体照。

之后,小分队只剩四人,跟着领队走,医科院小哥走着走着滑倒,旁边一姑娘冷不丁来了句“小哥哥又栽了,这一路栽了好多次”,狂笑。下山路走得慢,和小分队成员们有了更多的交流,大家的背景都很强:北师大的博后(和流量明星是本科同学),医科院的博士生,农科院的博士生,还好我也是博士生...这次出来一车人的博士浓度非常高,叹为观止,对了,领队之一是北大的博士生,当时感慨我何德何能。下山看到了这条徒步线的亮点,种满梨树的梯田,可惜没到花期,只能对着光秃秃的梯田脑补。

重返水泥路

下了山,穿过大滩村,北师大姐姐买了地窖里的梨和小队成员分享。地窖有两三米深,横插了短木的树干是梯子,呈鱼骨的形态。老奶奶的梨一袋十块,据说是去年的,刚出地窖的梨冰冰凉凉,汁水很多、口感清脆,甜度适中,唯一不足的是皮太厚。

接下来就是连续的下坡公路,虽然有一小段公路边的野路可走,杯水车薪,最后几公里真废膝盖,并且后头一直有车,时不时靠边让路,很是郁闷。 因为去拍槭叶铁线莲,和北师大、医科院的小伙伴拉开距离,有人放牧,一大群山羊,在那我们重新会合,聊实验、聊省外线路、聊论文,很可以。

大家很迅速,早早下山集合了,领队带着一帮人在村里的小广场拉伸,返程到市区时,天还亮着。 总结:全程22km, 耗时7.5h, 天气非常好。

未来两周:养身

回到学校,食堂喝了三碗免费的汤,嘴唇大概是被晒伤,一丁点儿辣都难受;下楼时,感受到曾经走完几公里台阶的膝盖痛楚,至今没弄明白原因。

平时锻炼到位,次日身体无酸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