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, 2022的博文

艾里希·弗洛姆看痛苦

最近在看艾里希·弗洛姆的《存在的艺术》,第三篇“不劳可获”和现实对应。这里对“痛苦”的叙述做个摘录。 被机器解放导致了绝对的懒惰,以及对努力的恐惧。美好的生活等同于“不劳可获”;辛勤劳动被认为是中世纪的残余,辛勤劳动的人肯定是被迫的,不是出于自愿。 和“不劳可获”相关联的是“避免痛苦”。也似一种恐惧,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感到痛苦,肉体上的,更是精神上的。进步的现代声称要带领人类进入远离痛苦的乐土。事实上,人们在滋生对痛苦的慢性恐惧。 遗憾的是,如果一个人想学习真知识,纠正任何谬误,就必须不急不躁,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痛苦。至于更深切的痛苦,必须记住,只有少数人称得上心满意足,受苦的是大多数。 想起来去年(也有可能是前年)特别热门的一个话题:为什么吃不了学习的苦但是能吃生活的苦?我没办法给出自己的回答。餐厅端了几个月的盘子,每每回忆,残羹冷炙混合的气味、黏腻的餐具、循环无数的背景音乐顷刻间把我击溃,它们都是不带来成就感的存在,人变麻木才会和这样的生活合拍。学习成了逃离现实的方式,雷打不动半小时英语,天台的风从江面经过,高楼外的霓虹灯闪烁,地面还带着热气,读着读着打盹儿,手机从手中滑出、摔落,然后片刻清醒完成任务。 选择学习是我应对生活痛苦的方式,并不意味着这个选择能避免痛苦本身。现在学习的痛苦源自过于自由,习惯懒散,导致结课作业和论文形成绵延的海浪,学习的空缺造就消波石的空缺,海浪打在身上。 本来打算今年写完所有论文,没想到刚完成一个,又布置了新的,索性让2023以学习开始。

今天吃了条鲫鱼

今天吃了条鲫鱼,无人干扰,妙哉。 鲫( Carassius auratus ),鲤科、鲫属鱼类,淡水鱼,刺贼多。搜了下,所谓的刺,叫肌间骨(intermuscular bone),约70条 [1] 。在这漫长的分离70条肌间骨的过程中,脑袋没闲着。 · 吃鱼进化史 我想到了小时候很讨厌吃鱼,讨厌鱼皮的滑溜以及皮下的油腻脂肪,讨厌鱼腥,讨厌刺那么多,为了几口浓浓腥味的肉不值当。但是不讨厌带鱼,内陆小城唯一能吃到的咸水鱼了,带鱼的刺很规律,牙齿在鱼鳍处一排啄过去,吐出一口刺,然后从中轴咬下,轻轻带出鱼肉,留下完整的鱼刺;翻个面重复,一块儿接着一块儿。家里的带鱼是干煸的,北方学校食堂走鲁菜的道儿,带鱼裹着勾芡的酱汁,炒笋片,一个菜可以管一碗饭。 再后来,和朋友们一起在外吃饭,我从未主动说吃烤鱼,对我来说,说话和吃鱼只能选一个,说话影响吃鱼的速度,所以向来专注吃鱼。 对北林食堂的鱼印象深刻,从带鱼入门,然后是剁椒鱼块儿、剁椒鱼头,不知道鱼是什么种,小刺不少,但在鲫鱼前是个弟弟。通常只有单独吃饭的时候才会对鱼下手,不用在意速度,周围的人一茬茬换,我继续啃。 · 吃鱼与正念 吃鱼是件快乐的事,当我接触过“正念”后,竟然可以诡异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,特别是吃鲫鱼的时候。 正念,就是专注觉察当下的自己。比如说正念呼吸,选择呼吸影响身体的其中一个部位,可以是鼻腔、胸腔或者腹部,闭眼,感受呼吸间这个部位的变化,此时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个点,达到清空脑袋杂念的目的。 之所以说吃鱼也是正念,是因为鲫鱼刺实在太多,我甚至没法分神去看书(不是个好习惯)。所有的注意力全在嘴里的一小块鱼肉,牙齿和舌头高度配合,一丝一毫探查里面是否有刺。连贯的思考也随时会中断,给了发散思考的空间,各种杂乱的念头在脑海里闪光,想要捕捉下来构成完整的脉络,诶,鱼刺怎么扎牙龈上了?接着好一顿折腾。享受这样一个过程,不追求结果,任由思维的列车带我观光。 · 快与慢 和鱼刺进行拉锯战时,我反省了自己对慢和快的把握,好像总是没选对节奏,该快的时候慢慢悠悠,该慢的时候火急火燎。可能这时候需要和拖延关联上,干正事永远不疾不徐,等着最后冲刺;对于好玩的新事物,恨不得不吃不喝加熬夜去掌握全部。快和慢的结果都是完成,注重过程,别二极管,要么停在原地,要么埋着头不管不顾一个劲儿地往前冲。脑袋太快,手太慢。 太快会被卡鱼刺,太慢菜都凉了。 ·

为什么开博客

为什么捏 ~( ̄▽ ̄)~* 为什么开博客,没有具体的强指向性的回答,但非要说出些什么,倒是可以列出几条: 1. 自由的编辑权限。没有限制一天发布多少内容以及次数,随时可以编辑语言,内容是可修正的。在发布之前,不需要紧张兮兮去一遍遍检查是否有错别字,换言之,内容的价值与对文字负责不存在相关,我完全不用承受莫需有的压力。 2. 简单的布局。叙述的窗口,展示文字即可。虽然我还在寻找更美观兼具操作性的平台,但是重点依然是围绕文字本身。 3. 仅实现单一目的。基本去除社交属性,写出来的文字首先是给自己,为写而写。曾经有过“每日千字”的写作实验,持续了不到一星期,当时觉得自己写的是狗屎,后来回过头看,感慨还是有点东西的。博客是开放的,可以假装自己有观众。 4. 没有审查。平台、域名都在国外,不排除通过邮箱顺藤摸瓜找到本人,但至少不是时刻处在审查中。 5. 新的空间,从新开始。 6. 认识自己。从小学写日记,几乎没太长时间的间断,近几年从纸质转向印象笔记,时间跨度长,提炼日常的记录,可以看出成长的不同阶段,更好地认识自己。 7. 吸收知识。信息爆炸,每天都在接触新的内容,把碎片收纳,输出帮助记忆和理解。  写不好的反思 ╥﹏╥... 写不好是因为没思想。我 从不擅长写作,甚至小初高时一度被写作的恐惧攫取勇气。 看书不知道如何看、看什么,好像目的只有摘抄,完成任务;写作好像只有几段式的套路,没有用上优美的词句就不是优秀作文。面对作文题,我的脑内是干涸贫瘠的。 在我明白写作是什么前,亦步亦趋按照老师的方法学应试,好比不懂游泳,直接抛开救生圈进海里,不被溺死是恰好身边飘来了别人的还有些气的废旧救生圈,很遗憾,高考的那次,我什么都没抓住。 学生时代的失败成了一个歪斜的里程碑,静静立在那。 往后也丧失写作的行动,看完电影、书籍很有感触,翻看别人的评价,羞于自己不成熟的想法,久而久之,一点一点压低自己的价值,破罐子破摔认为写不写都那样,有谁在乎?现在我想说,我在乎,别人的想法再高深也不能替代自己的,文字只会忠实地记录当时经历的、看到的、想到的,它是静态的,所以哪怕回过头看,不应有羞耻感。 目标 <( ̄︶ ̄)↗[GO!] 看到有博主写完了一轮500天,敬佩。对于自己,倒没什么要求,定个类似的目标怪有仪式感,但是一旦遗漏,打消积极性;一旦中断,实在不好收场。内心隐隐有个期盼:像打卡背单词那

Hi!

赛博空间的第一套房,欢迎来做客~ 做个人博的想法有了很久,想得很困难,整服务器、搭建……没想到买一个域名、关联网站就草率完成了,还会继续摸索,指不定啥时候搬家。 不管怎么样,617.earth是我的自留地了(撒花~~